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好吊色青青草

當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俗文化

探尋山東的傳統習俗 (探尋山東的傳統節日)

2024-03-13 14:10:58 作者: 來源: 閱讀:11 評論:0

簡介 山東的習俗,1、膠州秧歌,膠州秧歌發展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要流傳在山東即墨、黃島、膠南、高密等地區,膠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彎、扭斷腰等名,建國后為了與其他地區的秧歌相區別,因主要活躍在膠州市郊范圍內而統稱為膠州大秧歌,2、石敢當習俗,石敢當信仰習俗分布地區廣泛,以山東泰山地區為中心,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包括臺灣省和少數民族...。

探尋山東的傳統習俗

山東的習俗:

1、 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發展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要流傳在山東即墨、黃島、膠南、高密等地區。膠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彎、扭斷腰等名,建國后為了與其他地區的秧歌相區別,因主要活躍在膠州市郊范圍內而統稱為膠州大秧歌。

2、 石敢當習俗 :石敢當信仰習俗分布地區廣泛,以山東泰山地區為中心,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包括臺灣省和少數民族地區)以及東亞的日本、韓國、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華僑居住區。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在橋道要沖或房屋墻壁上立小石碑(或小石人),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等字樣,以禁壓不祥。

3、 風箏習俗 :山東濰坊是中國著名的風箏產地,明代民間已有扎制風箏的藝人。風箏習俗流行后,風箏藝術達到鼎盛階段。濰坊風箏有3種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簡形,以龍頭蜈蚣最為突出?,F代風箏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獲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一的美譽,濰坊已成為國際風箏節固定舉辦地。

4、 膠東花餑餑 :源自民間、具有鄉土氣息的民間習俗,流行于膠東地區。膠東花餑餑用面為原料,捏塑成各種形象,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還展現出時代精神。

5、 濟南面塑 :色彩鮮明,手法細膩,塑造人物形象應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衣飾容貌逼真傳神,尤其擅長中國古裝戲劇人物的塑造。濟南是現代面塑的發祥地,代表人物是董風歧,尤其擅長人物像。面塑的極限是微塑,董風歧的人物微塑最小只有一厘米高。

山東民俗包括民間剪紙、扭秧歌、魯西斗雞、濰坊扎風箏、踩高蹺、鬧花燈、燒大牛等。山東剪紙以范祚信和欒月英較為有名,風格簡練明快,地域文化性強,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國具有高度評價。剪紙最初用作窗花,后演變成藝術形式。山東秧歌是中國代表性的漢族原生態民間舞蹈,在中華民族樂舞文化史上獨具特色。魯西斗雞是我國獨特的觀賞雞種,具有二千三百年歷史。濰坊是著名的風箏產地,風箏藝術達到鼎盛。

山東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例舉如下:

1、 膠州秧歌 :又稱地秧歌、跑秧歌,是漢族民俗舞蹈之一,屬三大秧歌之一。

2、 探尋山東的傳統節日 山東剪紙 :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是民間剪紙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種類繁多用途廣泛。

3、 面塑 :在濟南工藝美術中具有地域特色,色彩鮮明,手法細膩。


標簽:探尋山東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