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俗文化
清明節的時期微習俗 (清明節時期,往往有禁火)
2024-03-13 10:13:26 作者: 來源: 閱讀:23 評論:0
簡介 清明節普通是在陽歷4月4日至4月6日,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有蕩秋千、蹴鞠、踏青、放風箏、掃墓,1、蕩秋千,我國現代清明節習俗,秋千的歷史很新鮮,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禁忌,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起初逐漸開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2、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
清明節普通是在陽歷4月4日至4月6日。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有蕩秋千、蹴鞠、踏青、放風箏、掃墓。
1、蕩秋千:我國現代清明節習俗。秋千的歷史很新鮮,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禁忌,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起初逐漸開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2、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現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歡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后目標是用來訓練武士。
3、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人造界四處出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現象,正是郊游的大好光陰。我國民間常年堅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氣。
4、放風箏:也是清明季節人們所喜歡的優惠。每逢清明季節,人們不只白晝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黑白的小燈籠,像閃動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聽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咫尺海角。
5、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后人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邊叫上墳,有的中央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邊局部地域稱之為“掛山”或“掛紙”。
清明節法定是1天還是3天
清明節的法定假期是3天。
依據中國政府網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對于2024年局部節假日布置的通知》,清明節的法定假期是3天,詳細為4月4日至6日。
這個布置是由國務院同意的,各地域、各部門在節假日時期會妥善布置好值班和安保、捍衛、疫情防控等上班。
清明在哪個節氣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
清明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期點在農歷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太陽抵達黃經15°時。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氣在時期和天氣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構成提供了關鍵條件。
清明節氣,與歲時物候關系,罕用以指點農事,有天朗氣清、春耕時宜之意;清明節日,是人們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由于二者相融,讓清明兼具人造和人文外延。
清明節大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明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氣時的氣候變動:
清明是反映人造界物候變動的節氣,這個季節陽黑暗麗、草木萌動、百家爭鳴、氣清景明、萬物皆顯,人造界出現生機勃勃的現象。在中國南邊地域這季節已氣候清爽暖和、大地出現春和景明之象。
在北邊地域也開局斷雪,慢慢進入陽黑暗麗的春天;北邊地域這季節氣溫上升很快,降水稀少,枯燥多風,是一年中沙塵天氣多的時段。此間的天氣,南邊與北邊好似兩重天,北邊枯燥少雨,南邊濕潤多雨。時至清明,中國長江中下游降雨顯著參與。
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域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華南因天文位置偏南,臨遠海洋,當受冷暖空氣交匯構成的鋒面影響時,開局產生較大的雨量。北邊枯燥少雨,北邊除西南與西北地域外,大局部地域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
以上內容參考:網絡百科—清明
標簽:清明節的時期微習俗
本欄最新
-
09-191處暑有什么植物跟利于節氣和身體
-
08-152端午節歷史悠久英語 (端午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
08-153端午節歷史淵源 (端午節歷史淵源英文)
-
08-154端午節歷史 (端午節歷史源流)
-
08-155今年十月一放假 (今年十月一放幾天假呢)
-
08-156今年十月一放假安排 (今年十月一放假幾天從哪天算)
-
08-157端午節歷史源流 (端午節歷史源于什么)
-
08-158今年十月一放假高速免費幾天 (今年十月一放幾天假呢)
-
08-159如何過八月十九生日 (如何過八月十五)
-
08-1510端午節歷史發展 (端午節歷史發生的事情有哪些)